品音评韵 鼓乐传情
品音评韵 鼓乐传情
——《鼓之韵》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通江实验小学 陈佳佳
一、 教学设想
本课选自苏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鼓乐传情〉〉,本单元汇集了若干与鼓有关的中外鼓乐,都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着各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本课是一首气势宏伟,振奋人心的歌曲,歌曲采用了具有黄土高原风味的高亢音调,插入说唱音乐中常用的数板,使作品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现出当代中国人热情澎湃的精神风貌。
根据新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感,唱,创,动,让学生了解鼓在人们的生活领域以及艺术领域中的作用,我做了以下设计:
1、视听结合,整体干支,多次欣赏歌曲,并一步步的体会,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2、创设情景教学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表现形式以及整体风格。
4、用念,打,敲结合,感受中华民族的神韵和澎湃的激情,情趣体验和体态语言交融。
5、从学生现有生活与文学经验积累着手,通过语言情境表达来认识感悟鼓文化,了解人类生活中鼓的广泛应用。
6、通过课堂延伸介绍鼓的种类,体会鼓给舞蹈带来的韵律。
二、 教学目标
1、聆听感受,体验乐曲中情绪,了解乐曲的表现形式。
2、体会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激发学生对中国鼓乐的关注。
3、积极参与到情景创造中,通过体验让学生感受中国鼓文化的丰富。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从生活艺术领域感受中国鼓乐风格。
2.教学难点:节奏的处理,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黄河儿女的豪迈气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欣赏<<安塞腰鼓>>片段
(1)师: 同学们,从这个片段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
(飞扬的尘土 豪迈的步伐 铿锵的鼓声 嘹亮的呐喊声)
我们也来敲一敲 跟着老师的节奏(呐喊节奏)
(2)师: 你知道它描绘的是哪个地域风格的现象吗?(跟江南风格一样吗?多水的江南拥有着柔美的风格而西北却承载着奔腾的力量)从这个片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西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这个片段描绘的正是西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安塞腰鼓>>,它被中华人民称为”天下第一鼓”,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象征.由于受地理自然条件和民风民情的影响,形成了西北人民朴实豪放粗犷的性格)。
2、师: 从<<安塞腰鼓>>的片段中我们听到了黄土高原人民胜利奔放的呐喊声,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去感受那种澎湃的激情:
X X X X I X X X X I X O O X I X O O X I X O O X I X O O X I
X OX O O I O O O O I O O O O I X ---------- I
3、师: 西北汉子的热情当然少不了激昂的鼓点,请同学们一起有节奏的敲起你的小凳子,呐喊出你的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结合,创设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听看动”直接感受鼓给黄土高原人们带来的激情,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欣赏
1. 师: 从你们热情奔放的呐喊声敲打声中,陈老师感受到了黄土高坡人们蒸
日上的幸福,今天陈老师还带来一首相同风格的中国鼓乐<<黄河留下威风鼓>>
仔细听听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呢?你听到了几种表现形式?
(欣赏<<黄河留下威风鼓>>)
2、师: 再次欣赏一下歌曲,从歌曲表现形式中你觉得可以整首歌曲分成几个部分呢?
(A 呐喊B 唱C 数板 三部分 我们也来表现一下)
3、呐喊 击掌伴奏
(1)、师:黄河儿女是如何用唱来体现他们的豪迈呢?用了哪些演唱形式?我们跟着音乐轻轻哼唱一下。(指谱面 “千呀千面鼓”)
(2)、唱:
A、师:陈老师来领,同学们来和.我们一起来唱谱(内心的感情 奔放的激情也要追求美 不能喊叫)
B、前倚音(唱谱 对比 日子更加红火更激情)
C、附点 (字头 体现豪迈)
D、齐唱 (学唱二房子结尾 注意时值)
E、我们把两段一起来演绎一遍。
4、数板
A、师:黄河儿女不仅歌声高亢嘹亮,数板数的更是韵味儿十足,听听他们念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师念两句 响板伴奏 数板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古老神韵,又展现出了当代中国人激情澎湃的精神风貌)
B、师:观察下数板节奏有什么特点?(十六分音符节奏紧密 对比有无附点 切分体现了自豪之情 反复的强弱对比。)
C、师:我们加上响板把整段数板连起来念一念,把内在感情与外在动律结合起来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古韵和激情。(响板 击掌 凳子)
D、师:再来演绎一遍,老师用鼓来为你们助威。
E、 师:加上了激昂的鼓点你又有怎样的感觉呢?陈老师使用了三个节奏,我们也来打一打。(铿锵有力的节奏, 奔放激昂的性格)
5 师: 同学们敲出了黄河儿女的情怀,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威风,下面我们一起呐喊高歌,敲起你的小凳子,一起来表现高原上壮阔,豪迈,奔放的激情!(学生领鼓)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欣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了解歌曲的表现形式以及整体风格,并用念,打,敲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 拓展
1、师:同学们,鼓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中是最早的打击乐器,至今已有四五千的历史,从古至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听到鼓声你还能想到怎样的场景?你们能用自己精彩的词汇描绘一些带鼓字的词语吗? (喜庆日子鼓的节奏 悲愤的节奏 )
(创遍节奏 其余同学帮忙 )
2、师:从大伙的创造中我们感受到了鼓文化的丰富,用途的广泛,从古到今,从古代的战鼓,堂鼓,花鼓,八角鼓到现代的木鼓,铜鼓,渔鼓,皮鼓等,由于他们外形的不同,演奏技巧也不同,它在名间舞蹈中也是不可缺的打击乐器,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朝鲜长鼓舞和非洲鼓舞。.
3. 师:鼓给优美的舞姿赋予韵力的鼓声,为高亢的歌声给予澎湃的支点,鼓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彩的韵律。鼓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文化中,成为人们传递情感、交流信息必不可少的打击乐器,让我们敲起鼓,为明天的<<好日子>>增添更亮丽的风采!让我们的好日子蒸蒸日上!
(设计意图:从学生现有的生活与文学经验积累着手,通过语言情境表达来认识感悟鼓文化,了解人类生活中鼓的广泛应用,明确鼓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与作用,并通过课堂延伸介绍鼓的种类,体会鼓给舞蹈带来的韵律,让学生更广泛的认识到鼓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现代文化生活中,是人类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伙伴。)
- 03-15
- 02-21
- 12-05
- 11-20
- 10-22
- 09-26
- 06-22
- 12-26
- 11-13
-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