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美术课堂中的教学现代化
有效美术课堂中的教学现代化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装饰画风景》的教学案例
江苏无锡通江实验小学 马燕
教材简析:
《美术新课标》中指出:美术教学要改变传统的只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而转向注重学生的美术文化层面学习。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课程的内容绝不仅仅局限于教本,因为有了网络技术提供的大量信息支持,我们美术学科内容才得以呈现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
本课《风景如画一》——线条速写表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入的。风景装饰化的专业化要求较高,涉及到美术语言运用、构图知识、层次表现、美术元素、色彩调知识的结合等诸多方面。在40分钟的课堂全程中既要让学生习得,又要避免满堂灌的乏味,教师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技术,精选精讲图例,为学生搜集资料进行分类细化,利用信息共享所得的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达成。
本课最后将重点放到最基本的“变形、夸张”上面。为了让“变形、夸张”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空泛的概念化的术语出现在课堂上和学生的脑海里,可以在这里充分地运用多媒体动静结合的便利,以引导学生自主“读图”的方式,逐渐领悟到装饰语言的“变形、夸张”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学生学情分析:
通常需要黑白灰的铺垫再做色彩介入。但是,黑白灰层次的理解和点线面的结合枯燥缺乏趣味,因此考虑将此结合多媒体动态比较来进行色彩装饰的学习和理解。
教材教法:
在了解了“变形、夸张”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去细化“变形、夸张”的做法——即本课难点。难点突破的手段结合引导读图,到自主地欣赏范例;由教师引导观察入手,指导操作具体的“变形、夸张”过程,由学生示范,再由教师示范来解决取舍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变形、夸张” 学习运用变形和夸张的方法绘画风景装饰画
2、技能:会对自然画面进行取舍,会运用归纳、概括和重复的方法对形与色两方面进行变形、夸张处理
3、情感: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张扬表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变形和夸张的方法绘画风景装饰画
教学难点:
如何对画面的形与色两方面进行变形、夸张处理:
1、归纳 概括
2、重复 强化
教学呈现:
一、校园照片呈现导入
比较: 这是哪里的风景? 校园。
师 :我把风景的外形、颜色都改变了变形,夸张了,用我喜欢的造型和色彩画了这张 装饰画
二、小结揭题:出示作品六
这些都是经过了夸张、变形的风景装饰画
我们今天,就是要来学一学怎样运用 变形和夸张 的方法来画风景装饰画。
三、凸现重点——赏析作品:德国 霍而勒 《村庄》
这幅画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形——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特别在哪里?(经过了变形、夸张)
画家是怎么来画的?概括
画家用到了什么方法让画面看上去不那么单调的?重复、变化
色 ——色彩的变形与夸张
画家用了哪些颜色?
天地划分 天蓝、地黄——夸张、概括
灰度照比较明度 —— 变化
色彩也需要运用变形、夸张的方法,点、线、色块结合让装饰画的画面更为丰富。
四.《小村》——重点巩固(解决难点的方法出示)
这张画主要用曲线来概括
哪些地方运用了 变形、夸张?
平静如湖面 ,鸟儿象鱼在游,夸张的大树,叶子如自由的心
师小结:装饰画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五、自主欣赏——领悟阶段
六.创作引导:
1.师:夸张和变形 基于对自然风景机的观察
第一步——观察
同时考虑如何取舍,怎样概括,画面打算如何安排
生:观察照片,同桌讨论
2.反馈:
A、指名学生演示:取舍、构画
B、生提出疑问:指导构图、概括变形
师小结:第二步 构思 定位置
3.第三步
用概括的形构图——注意前后景安排、视觉层次安排
4.第四步
A、 细节强化与色彩——
点、线、色块的划分安排(简练、夸张)
B、生范作
————简练美、横构图
颜色条块的对比与调和/ 点线的丰富与结合
S形画面
5.强烈主观的变形与夸张
A、教师示范画
B、范画
张扬的快乐,夸张的美感
五、以风景照为原型,进行形、色两方面的变形和夸张的装饰处理
注意:画面的层次、点,线条、色块的结合、装饰性
六.展示互评,师点评
七.拓展;
A.画像石 —— 历史
B.画家作品 —— 广泛
C.农民画 —— 生活
- 03-15
- 02-21
- 12-05
- 11-20
- 10-22
- 09-26
- 06-22
- 12-26
- 11-13
- 10-25